在我国民间,关于丧葬文化的内容是很多且繁杂的,虽然如此,但哪一个细节都会受到重视,绝没有省略过去的,由此可见民间对丧葬习俗和仪式的敬重程度。在一个人逝去后及入土为安后的一段时间,关于丧葬习俗的讲究还要影响很长时间,比较为人们熟知的就是“烧七”、“过百日”、“三周年”等。
烧七
“烧七”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,每七天为一个祭日,称为头七、二七、三七、四七、五七、六七、“末七(断七)”,共计四十九天。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,死后一年散一魂,七天去一魄,三年魂尽,七满魄尽。所以要过“七期”和三周年,有的还有百日,周年。
其中尤以“三七”和“末七”重要。死者魂魄会于“头七”返家,也就是“头七”的回魂夜。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,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,之后必须回避。逝者21天之后就管不了事情了,这就是“不管三七二十一”的由来;在35天-49天正式进入轮回。从人断气到命魂入轮回这段时间,就是佛教所说的“中阴身”。
还有另外一种说法,据说死者从去世之日起,在49天内,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,故“七期”又称“过七灾”。头七在家设灵牌,焚香明烛,献上酒肴祭奠,下余六七都到坟地化纸钱。
“断七”以后,也就是七七,丧礼才告结束。死者彻底与人世断绝关系,再也没有还阳的可能。做完这个仪式,就可以把百花、黑纱等烧掉,回到正常的生活当中来。
烧七来源
按照古代的丧俗,灵柩要停三天以上。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。三天还不能复活,希望就彻底破灭了。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,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,尤其是天子诸侯,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,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。另外,父母死后应该合葬。父死不知母墓,母死不知父墓,都要把死者暂时殡起来,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时再进行合葬。这样灵柩停放的时间就很难说了。
近代以后,灵柩一般都在"终七"以后入葬。人们认为,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,所以要举行"做七",每逢七天一祭,"七七"四十九天才结束。